金刚经学习网
标题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六卷

来源:金刚经学习网作者:三藏法师 译时间:2019-06-25 12:56:02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六卷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辩本事品第一之六  如是已说得成就等。十八界中。几内几外。颂曰  内十二眼等色等六为外  论曰。六根六识十二名内。外谓所余色等六境。我依名内。外谓此余。我体既无。内外何有。非无净戒有净戒依。经主此中作如是释。我执依止故假说心为我。故契经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六卷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辩本事品第一之六

  如是已说得成就等。十八界中。几内几外。颂曰

  内十二眼等色等六为外

  论曰。六根六识十二名内。外谓所余色等六境。我依名内。外谓此余。我体既无。内外何有。非无净戒有净戒依。经主此中作如是释。我执依止故假说心为我。故契经说

  由善调伏我智者得生天

  世尊余处说调伏心。如契经言

  应善调伏心心调能引乐

  故但于心假说为我。眼等为此所依亲近。故说名内。色等为此所缘疎远。故名为外。若尔六识应不名内。未至意位。非心依故。至意位时不失六识界。未至意位亦非越意相。若异此者。意界唯应在过去世六识唯在现在未来。便违自宗许十八界皆通三世。又若未来现在六识。无意界相。设至过去意界位中。亦应不立。相于三世无改易故。此释不然。今且应说。何缘一生一住一灭及一果等心心所中。说心名内。心所为外。岂不心所依假我心。是能依性。对彼所依。极亲近故。转应名内。又非眼等与眼识等常为所依。未曾有心。不与心所为所依性。故唯心所。应名为内。或复此中有何殊理。与假我心为所依者。立之为内。不立能依。故彼所言。无深理趣。又心少分。是我执依。一切心依。皆名为内。由此不应作如是释。我执依止。故假说心为我。又少分心。贪等依故。应一切心皆成染污。或少分心。寻伺依故。一切应成有寻有伺。此既不尔。彼云何然。差别因缘不可得故。又彼何能遮心所等我执依性。以有身见缘五取蕴为境界故。是故彼释理定不然。若尔何缘说心为我。恒于自境自在行故。我谓于自境常自在行。心曾无有时不行自境。故一切心。皆名为我。非诸心所亦得我名。意为上首故。经说独行故。彼要依心能行境故。如诸心所。虽亦调伏。而但就胜说调伏心。说我亦然。唯心非所。若法与此似我之心。为不共益。彼名为内。与此相违余法名外。故诸心所无成内失。又诸心所。虽复与心一生住等。而心望心。独名为内。非心所者。同异类心。展转相望。为所依性。皆不舍故。诸心所法。异类望心。必定舍离能依性故。谓若善心。望善染污及无记心。为所依性。皆不舍离。染污无记心亦如是。若善心所望彼染污及无记心。舍能依性。染污无记望余亦尔。故心望心为所依性。无相简隔。得名为内。心所望心。为能依性。有相简隔。不得内名。又诸心所。望同类心。为能依性。或多或少。心为所依。则不如是由此内名在心非所。若尔大法应受内名。不尔心所朋类坏故。如异生中不堕法者。复有余师。依训词理以释内名。谓我于彼有增上用。故名为内。我谓自体。于所余法。有增上用。如彼大德鸠摩逻多说如是颂

  若爪指舌端无别增上用

  动触尝肴膳作用应无差

  色香味触。诸色聚中。或唯身根。有增上用。如是广说。乃至眼根。心亦于余有增上用。是故十二。皆得内名。若尔受等自体差别。亦见于余有增上用。是则诸法皆应名内。上座所宗。既一切法皆法处摄。彼宗云何建立内外。彼说如余。云何如余。谓为六识作所依者。建立为内。不为六识作所依者。建立为外。夫所依者。唯有情数亲近不共色等不定。如彼色等。虽复亦有是有情数亲近不共与眼等同。非所依故。而立为外。不立为内。如是眼等虽法处摄。与受等同是所依故。而立为内。不立为外。所余法处。唯名为外。又虽眼等皆通二分。而内外性。互不相违。是故不应执此为难。谓作眼等识所依时。立为内性。若作意识所缘境时。立为外性。彼谓如意根是内处摄。为意识所缘。复外处摄。如是所说品类言词。皆率己情。不能遮过。有似比度。无真教理。所以者何。违契经故。如契经说。苾刍当知。法谓外处。是十一处所不摄法。无见无对。且于此经。非一切法皆法处摄。由此经中遮十一处摄法处故。亦非唯彼所执别法名为法处。由此经中非如意处说无色故。彼宗唯执受想思蕴。名别法处。于中无色。若此经中。依彼别法。说法处者。则应如说无见无对。亦言无色。由是理故。于此经中。再广遮遣异眼等处。谓是十一处所不摄法。及无见无对。若色唯有有见有对。更无余色。直欲宣说别法处者。应但说言。法谓外处意处不摄亦是无色。由是已成此别法处十一不摄无见无对。或复应言无见无对意处不摄亦是无色。此中不说无色言故。又遮眼等摄法处故。由此别有法处色成。此色是何。谓无表色。业俱舍中当共思择。云何令他知眼等处。虽为意境。而唯是内。故此经中。遮总数摄及差别性。以显法处。谓佛世尊观未来世。于我生处有称释子。执一切法皆是法处。为遮彼故。显了说言。法处唯此非一切法。是故唯于辨法处相。说十一处所不摄言。以眼等无展转摄义。于眼等处无如是说。意识能缘一切法故。勿一切法皆法处收。故于此中如是遮遣。又彼上座。复立眼等通内外性。定应不成。以曾无处说。彼眼等若作眼等识所依时。立为内性。若作意识所缘境时。立为外性。由此即破所引意根。以如眼等曾无说故。如何自号善释难师。而绝未知立同喻法。既能如此何远举意。为成眼根通内外性。只应近举耳为同法。为成耳根通内外性。亦应近举眼为同法。彼上座言。所立眼等通内外性。决定应成。如世尊说。苾刍当知。诸所有眼或过去或未来或现在。或内或外。乃至广说。意亦如是。若尔便有太过之失。如契经说。于内身中住循身观。乃至广说。又如经言。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乃至广说。于色等中。既无内性。经不应说。诸所有言。受想行中。如何有内。又先自说。若为六识作所依者。建立为内。既许如是。色等受等。非识所依。应唯名外。经何说内。如色受等。虽说内言。而非内处。唯外处摄。如是眼等。虽说外言。而非法处。唯内处摄。若尔经言有何意趣。此经意趣。当共思求。汝上所言。且不应理。我今当释。此经意趣。谓彼眼等为识所依。说名为内。色等所缘说名为外。彼此无诤。又如眼根识所依止。已正当生说名为内。与此相违。说名为外。乃至意根。内外亦尔。若色等境。与识所依。同一身转。说名为内。与此相违。说名为外。如是就处就所依身。建立内外。不违圣教。随顺法相。是故上座所立眼等。通内外性。定为不成非但不成。相又杂乱。以执眼等作识依缘为内外性。相杂乱故。谓若意识缘所依意为境起时。此意当言置在何聚。不应在内意识所缘故。不应在外意识所依故。不应在内外。非经所说故。曾无经说。如是意根。或内或外。或通内外。岂不说有内外心耶。此就依身说为内外。若异此释。应于受等内性不成。又应于心不具三观。于唯外心住循心观。无容有故。彼如是执。心为意识作所缘时。说名为外。此即名内。心常为识作所依故。若许眼等意识缘时。亦唯名内。斯有何失。非彼眼等有时不为自所发识作所依性。如是上座。立内外门。违害契经。不成相乱。唯我阿毗达磨诸大论师所立。顺经成就。无杂乱失。已说内外。十八界中。几同分几彼同分。颂曰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法为教 以法为教

以法为教成语名称以法为教成语拼音yǐ fǎ wéi jiào成...

以汤沃雪 以汤沃雪

以汤沃雪成语名称以汤沃雪成语拼音yǐ tāng wò xuě成...

以渴服马 以渴服马

以渴服马成语名称以渴服马成语拼音yǐ kě fú mǎ成语...

以求一逞 以求一逞

以求一逞...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成语名称以火去蛾成语拼音yǐ huǒ qù é成语...

最新文章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惊才风逸...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古诗原文[挑错/...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